July 14, 2008

飛行月

上月底為了開會出國,月初回來,下週又要出國了,也是開會,當然兼遊玩,八月上旬才會回來台灣,有些人的工作常常得東往西來,對他們而言,去機場是個想到就作嘔的念頭,如果可以省下長途飛行的時間段落,借扇任意門就最方便省事,不過...似乎不太有真實感。

幸好這回是飛亞洲線,前次飛歐洲線真是要命,雖然對很多城市、國家、地區沒有想像,但我還是喜歡旅行。

June 22, 2008

向歐洲方向飛行

按下新文章的這一刻,距離再次醒來還有四個半小時,我要搭著晨間七時的飛機,向歐洲前行,我沒有許多人心中對歐洲的愛戀想像,關於歐洲的事,我記得一些,從各個管道而來,那塊區域的人民,同時彰顯著人性光明與黑暗的存在,浪漫情懷與種族屠殺,都是歐洲人,維和任務與孌童醜聞,都是歐洲人。

好幾人覺得既然前往,沒有待得長久豈不可惜,但沒停留太久,對我究竟會是可惜、抑或慶幸,就等回返才會明白了。

這回幸運的是,颱風並未前來阻撓我的班機,還是希望人在台灣的親友,不會因颱風而傷。

May 29, 2008

生活之難

有時候,道別時刻其實明明可知、也近在眼前,心裡早已有各種準備,但事到臨頭,仍那麼難。

如果知道一切有盡頭,還應該投注多少情緒在其中?距離那麼近,又那麼遠,前一刻還能耳聞清楚的鼻息,下一刻呢?為什麼只剩下靜?

在一場沒有勝算的比賽裡,該重視過程?還是只在意結果?他們不是說要體會分享的快樂嗎?為什麼感覺不到?如果我開始自私,是不是就成為受譴責的對象?

早知道錯誤就在眼前,終究還是無法避免,是我自制力太差?還是真沒有別的辦法?

May 28, 2008

誰多誰少

聽著Sigur Ros,無事便Google搜尋Sigur Ros,進入網站頁面,才知道有新曲出現,到YouTube看看新MV,原來這是新曲Gobbledigook:



不似我印象中的同個樂團,不過變化仍然有趣,影片裡,一群男女裸身,森林奔跑嬉遊,每個人都對裸有不同的看法,有人問天體營裡,人人赤條條難道不令人尷尬,如果放在人人穿衣的世界裡,他們或許是群少數,於是成為誰人口中的「怪奇異類」;但當一人衣衫完整走進天體營,在當時的空間對照下,或許穿得太多,也同樣是「怪奇異類」。

誰說誰奇怪,誰是多數,誰又是少數,是否人多勢眾,便握住「怪奇」的詮釋權?

May 20, 2008

[TED] 人們為何對世界日益無知?

(前言)講者Alisa Miller為美國國際公共電台執行長,她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與簡明投影片,點出美國人為何對世界日益無知,對比台灣或許也相去不遠。以下影音片段為英文發音,我做了英文聽寫稿,再略譯為中文供參考。不知為何,無法將影片放在部落格上,請各位前往TED網站觀看。

感謝charlesc提及此段影片。

(00:19)How does news shape the way we see the world? Here is the world the way it looks based on land mass, and here is how news shapes Americans see. This map shows the number of seconds that American network and cable news organizations dedicated to news stories by countries in February of 2007. Just one year ago.

新聞如何形塑我們看見的世界?這是依據國土面積大小繪製的世界地圖,而這是美國人透過新聞看見的世界地圖,這是依據2007年2月,各國消息出現在美國電視網與有線電視新聞時段的秒數,所繪出的地圖,不過距離現在一年以前。

(01:01)This was the month when North Korea agreed to dismantle its nuclear facilities. There was massive flooding in Indonesia. And in Paris, the IPCC released its study confirming man’s impact on global warming. The US accounted to 79% of total news coverage. When we take out the US and look at the remaining 21%, we see a lot of Iraq, which is the big, green thing there, and little else. The combined coverage of Russia, China and India, for example, reaches just one percent.

在2007年2月,北韓同意拆除核子設施、印尼正遭逢大洪水,此外在巴黎,跨政府氣候變遷研究小組(IPCC)公布報告,證實人類作為致使全球暖化。美國占所有新聞報導的79%,若撇開美國不論,分析剩下的21%,其中伊拉克占一大塊,也許是圖中的綠色區域,而關於俄羅斯、中國與印度的報導加總僅占1%。

(01:43)When we analyze all the news stories and remove just one story, here is how the world looks. What was that story? The death of Anna Nicole Smith! This story eclipsed every country except Iraq and received 10 times the coverage of the IPCC report. And the cycle continues as we all know Britney has loomed pretty large lately.

若經過分析,將其中一則新聞扣除後,世界會是這個樣貌,這則新聞,其實是花花公子女郎安娜妮可史密斯的死訊!這則新聞在美國的報導篇幅遠超過各國消息,僅次於伊拉克,更是IPCC報告新聞量的十倍,這個現象最近仍在,因為小甜甜布蘭妮又成為大新聞一件。

(02:12)Why don’t we hear more about the world? One reason is that news networks have reduced the number of their foreign bureaus by half. Aside from one person in ABC bureaus in Nairobi, New Delhi and Mumbai, there are no network news bureaus all of Africa, India or South America, places that are homes to more than two billion people. The reality is that covering Britney is cheaper.

為何我們無法得到更多世界消息?其中一項原因,在於美國各大電視網已將駐外人力砍半,美國廣播公司ABC除了在肯亞奈洛比、印度新德里及孟買各派駐一人之外,整個非洲、印度、南美洲別無其他電視網駐外人力,而這些地區人口總和超過20億,因為事實是,報導小甜甜布蘭妮成本較低。

(02:49)This lack of global coverage is all the more disturbing when we see where the people go for news. Local TV news looms large, and unfortunately only dedicates 12% of its coverage to international news. What about the web? The most popular news sites don’t do much better.

若分析民眾取得新聞的管道,國際新聞來源仍然不足,地方電視台比例很高,但只有12%是國際新聞,至於網路呢?最熱門的新聞網站表現也半斤八兩。

(03:10)Last year Pew and the Colombia Journalism School analyzed the 14,000 stories that appeared on Google News frontpage, and they in fact covered the same 24 news events. Similarly, a study in e-content shows that much of the global news from US news creators is recycled stories from the AP wired services and writers and don’t put things into a context that people can understand their connections to it. If you put it altogether, this can help explain why today’s college graduates as well as less-educated Americans know less about the world than our counterparts did twenty years ago.

去年,皮猶研究中心與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合作,檢視出現在Google新聞首頁的14000條報導,結果只是同樣24件新聞反覆;另一項有關網路內容的研究亦指出,美國電視台所播放的國際新聞,絕大多數都是拿美聯社消息再利用,且未將新聞置於脈絡之中,無助人們了解新聞與自身的關聯性。種種因素之下,造成今日大學畢業生與教育程度較低的民眾,對於世界愈來愈無知,表現比他國廿年前的情況還糟。

(03:45)If you think that it's simply because we are not interested, you would be wrong. In recent years, Americans who say they closely follow global news most of the time grew to over 50%. The real question: Is this distorted world view what we want for Americans in our increasingly interconnected world? I know we can do better and can we afford not to. Thank you.

各位若認為這個現象,是因為人們沒有興趣所致,那麼就大錯特錯了,近年來,自稱時常關注國際新聞的美國人已超過50%,真正的問題是:在這往來日益密切的世界裡,這就是我們希望美國人接受的扭曲世界觀嗎?我知道各位能做得更好,也非得更好才行,謝謝各位。

May 19, 2008

五月

五月,萬物甦醒,細瑣之事如波浪湧來,至今未見退潮,工作無休,或站或坐,或動或靜,人總矛盾,忙碌之時欲睡,閒瑕之時失眠,在最焦頭爛額的時刻,想起床頭沒讀完的小說。

有了新的工作,是過去很期盼合作的單位,以前一度快要搭上線,卻剛好遇上休刊期,失之交臂,如今繞了一圈,卻又驚喜地出現,捱過一年,或許終於要開始有了選擇權,有機會與極差的工作條件告別。

在身心俱疲的時候,總會提醒自己六月和七月的美夢,就要倒數計時了,奧運還有八十一天,我的旅行會先來。

新家還在工程中,幫忙更換浴廁的大叔聽說技術很好,唯一缺點是動作緩慢,希望在出遠門前可以底定。

最近和國外的工作伙伴與朋友比較常聊天,在台灣,每個人都很忙,也許因為覺得距離靠近,不在乎有沒有在網路上見面,國外的朋友雖然也忙,但彼此都願意停下來聊個幾句,互相關心問候,有時候聊天的重點不是內容,是過程,說個幾句,就明白誰珍惜這段關係。

有時候遇上某個人,會覺得自己真是幸運,竟然在生命裡有這樣的機會和時刻,得識這樣一個人,興趣相近,話題無盡,至於那些敷衍了事者,後來覺得,其實丟了無妨,不合身的衣服要扔,不合用的器具該換,其實不合拍的朋友,也要定期整理拋棄,所以MSN上的名單,愈短愈好。

五月還有一旬,但我已迫不及待想到下一個月。

May 5, 2008

身為新手小朋友,常常被指派要做會議記錄,但我實在不喜歡做這件事(應該沒有人會喜歡吧),回家總要花會議的N倍時間,聽許多坐在現場無聊、再聽一遍更無聊的錄音,投資報酬率也嚴重不成比例,但又迫於情勢比人強,每次接到電話都只能答應。

如果會議期間有到現場,還能夠自助,四處去要資料和檔案,返家起碼日子會好過些,雖然這些會議內容同等無聊,但至少不會茫然,客戶或公司永遠都不會想到要替記錄員拿資料;如果沒有到現場更慘,最後只丟來一片光碟,裡頭的講者照著稿念,我也不會有稿,講者的笑點在簡報檔裡,我也不會有簡報檔,當喇叭傳來哄堂大笑,通常我只會想哭。

這幾天做的會議記錄,舉辦地點在國外,我當然不會奢望也能跟到國外,但一如往常,資料還是沒齊,有個講者每講一段就重覆一次:我念了這麼大串的例子,各位可參考講義第XX頁第XX段。講義咧?我當然沒有,就聽著講者讀出一大堆各國語言相近的範例,我要是知道這些字怎麼拼音,早就去當語言學家了,哪還會困在這裡敲鍵盤。

我以後,絕對不再接沒去現場的會議記錄工作了...希望。

我的朋友,生態綠

話說,我因為網站而結織的朋友HOW,前一陣子和朋友開了間公司與咖啡館「生態綠」,他們以公平貿易(fair trade)為訴求(維基百科中文定義見此),他們已經取得公平貿易認證,一切童叟無欺,HOW先生也有這篇文章曉以大義。

當然,商業運作不能只求「真心人」,意志力或許仍不足以成事,重點是在這裡,可以喝到好咖啡,也可以買到符合公平貿易精神、來自中南美洲的咖啡豆,聽說未來,還有來自泰緬邊境的公平貿易手工藝品販售。

我目前只去過一次,而且是為了和Portnoy討論「正事」,其實很喜歡他們的環境,也支持公平貿易的理念,唯一的巨大阻礙是...我不能喝咖啡,腸胃不佳,心臟也不夠勇健,喝完咖啡會胃痛,偶爾還會心悸加頭昏發抖,可以嗅聞,但實在不敢品嘗。

生態綠網站上有簡易地圖與電話地址,但第一次去的人還請費心尋覓,我這個路痴找了一會才發現所在,另外提醒各位,生態綠與各大博物館相同,週一公休。

生態綠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14巷16號
02-23222225
週一公休
週二到週日:11:00~21:00

April 22, 2008

學習拒絕

從前,我是個不太懂得拒絕的人,總覺得別人既然開口,一定是因為無法解決,才會請求幫忙,所以每次都答應協助,但其實常常都是硬著頭皮做,最後發現自己很痛苦,也不好意思回絕,卻發現別人落得輕鬆自在,好意卻給自己添了大麻煩。

家人說這種個性要改,不然未來遲早給別人欺負,尤其工作上,自找麻煩的結果累個半死,報酬率卻少得可憐,不過一時半刻之間,拒絕還真是難學,縱然忍著拒絕了,心裡罪惡感又油然而生。

面對面要我拒絕太尷尬,電話中都覺得為難,所以我後來都盡量寫電子郵件,感覺比較間接,感受不會那麼強烈。

早上九點鐘未到,某某翻譯社的白目先生打電話來,提到臨時有份文件急著翻譯,希望當天中午就能收到成品,內容和日本有關,也就代表每個地名與人名的英譯都得再查,如此著急與麻煩的工作,每字開價卻不到一元,聽起來實在非常誇張,但如果是過去的我,爛好人個性還是會接下來,最後自己又忙又累,報酬卻又少又薄,不過今次我倒是輕鬆回絕,毫無罪惡感,除了因為還有別的工作得忙,也因為這位先生向來白目,和他太常合作會影響健康。

現在還不夠,我還是要更努力學習拒絕,畢竟我不想當窮忙族,哪裡好像寫過:知道不做什麼,比知道要做什麼,更重要。

April 18, 2008

下一階段

生活就要進入下一階段,居住地即將向台北靠攏,當然並非不喜歡原來的居所,不然也不會怎麼選都待在家附近的學校,主要還是因為工作的方便性,也想開始一個人的生活,至於要不要找個室友,目前還在考慮階段,畢竟獅子座的領域性很強,居家規矩又很多,能不能與他人分享空間,我還不清楚。

淡大研究所今天放榜,考上了,有些人不解為何還要讀另一個碩士,不直接攻考博士,也許我好天真好傻,但要跨入另個領域,我還是覺得保守些,先從這裡開始吧,也許會更有把握些,那也會是,生活的下一階段。

我喜歡改變,喜歡時時都有新鮮感,喜歡接觸新事物,喜歡即將進入下一階段的時刻,當我說出自己習慣某某處境,其實連我自己,都會開始厭惡自己。

救火隊

最近,幫著人分攤了幾個工作,有些人或許認為只當救火隊不太安穩,但我倒感受到獲得認可的幸福感。

這種感觸,與自己挖掘找來的工作截然不同,當人們願意讓他人救火,我以為那會有些多重的涵義,或許代表這個人記得你是誰,或許代表質素與速度已進入合格範圍,或許代表這個人對你不甚厭惡,或許代表運氣不錯、如有神助,或許代表過往無不良記錄,也或許...只是其他人沒有空,也或許...只是他們無可奈何。

以往,其實還算獨立,不過進入了這個產業,突然間,開始得倚賴別人肯定自己,不過這樣不好,希望只是個過渡期。

我可能是個最樂觀的悲觀主義者,總覺得事物的慘況猶如無底洞,永遠都會有更糟的可能,卻也總在幽微世界看到一絲光,就以為那是轉圜的跡象,也許身處在眾多無法操之在己的因素裡,我已經習慣載浮載沉,於是每當浮出水面的瞬間,有笑泛開漣漪之間,即使將滅頂。

誰說當救火隊不好?至少還有救火的機會,不是直接葬送火窟。

當然,也有可能是飛蛾撲火,不過,那就是結果論了。

April 13, 2008

書任務之難

許多出版社迷上部落格行銷,四處寄送試讀書籍,用書價交換部落客的文章與心得,無論最後是受吹捧或嫌棄,都已達到宣傳目的,無論怎麼自我揭露,這本書終究也得到「知名」部落客的「背書」,就目前看來,書商似乎樂此不疲,希望在上市前後引起某些討論。

這種作法究竟是好或壞,每個人各有定見,我只是覺得,我無力完成這種書任務,也無法承諾這種利益交換。

我不太相信品牌,無論是商品、明星或作家,就像基金廣告底下那行小字寫著:「以往績效不保證最低投資收益」,沒辦法在還沒看到書本內容之前,就報名保證我能寫出一篇部落格文章,我不覺得上一本書好看的作者,下一本書必然吸引人,覺得不怎麼樣的小說,讀都讀不完,怎麼寫得出東西...

我很抗拒期限內讀完某某,不符合人性的底限,讓閱讀的樂趣成為追趕交稿日期的任務,平常就過著譯稿與交稿的生活,不希望連閒暇閱讀都成為一種壓力。

我也不喜歡待續,有些活動一開始只提供試讀本,還沒讀完就得推薦實在很可怕,因為世界上總有太多開頭極佳、結尾極糟的故事,我們曾經目睹、聽聞、經歷無數立意良善,最後卻引發災難的政策,小說亦然,只看試讀本就寫出的感想,危險。

還是乖乖掏錢,買自己喜歡的書好了,這種因薄利而來的書任務,太沉重。

March 24, 2008

雖然12點,但期待已久

在台灣播出的日劇,通常只上字幕,原音播出,不過港劇就絕大多數都以配音播出,雖然也許便利某些觀眾,但聽不到原來的粵語發音,除非再花錢去出租或買,否則還是只能聽中文。

這兩天看到廣告,G台要在晚間12點原音播出港劇老爸俱樂部,雖然是12點,雖然不知道能延續多久,雖然劇情不是我最愛的類型,但能聽粵語原音,還是好事一件。

如果你認識我,就知道我為何期待。

總統選舉,結束了

總統選舉,3月22日結束了。

無論各位投票與否,投下的選票落在哪一方,總統選舉,都在3月22日結束了,恭喜我們,終於脫離選舉新聞的轟炸。

過去八年裡,有些人說過去自己好天真好傻,竟然曾支持現任政府,希望四年後,這個即將上任的新政府,不會又讓一群人失望失落,又覺得自己好天真好傻。

希望經濟和我的收入愈來愈好,我才不在乎誰當總統。

March 22, 2008

三月,事多,驛馬星動

三月初原有的工作臨時取消後,以為這個月會悠閒/無聊度過,看到其他朋友的blog也感嘆無事,覺得環境應該也就如此,沒想到自中旬開始,眾多事件紛沓而至,工作一時間湧上,忙碌、有些意外,也是新人小朋友的幸福。

前幾天凌晨五點起床參與跨國IRC會議,情況是很順利,但因為要討論的事物太多,似乎之後還要再戰幾回合,想到之後還得這個時刻醒來,有點頭皮發麻。

四月初即將考試,想到心情還不錯,但不知道原因為何,我想就結果而言,這應該是好事。

早晨家裡接到電話,台北的房客原本預計暑假才會搬走,現在提前至四月底就走人,似乎可以提早開始一個人生活,心情繼續很好。

驛馬星動,除了準備搬家,本年度出國次數,可能也會創下新記錄。

March 15, 2008

Punch Party 3 - 新朋友老朋友

他們說我在學校外的朋友比校內多,也許是因為研究所同學人數本來就少、研究所規模本來就小,也或許是因為,其他人能夠每天早上醒來到睡前,生活一切都圍繞著學校與功課打轉。

但我沒辦法,所以我參與全球之聲,所以我寫部落格,所以出席不同的活動。今天到了Punch Party 第三彈

網路的玄妙之處,不只是因為部落客平常藏於民間,也因為這是一群最熟悉的陌生人,我們閱讀彼此的部落格,我們追蹤對方的推特,我們瀏覽對方的Flickr,偶爾還有書信往來,我們對彼此行程和生活的了解,甚至遠超過家人(畢竟有那麼多的事,我們不對家人透露),這麼相熟的我們,過往卻從未見上一面。

Punch Party於是成為機會。

我們熟悉一致好評的我身騎白馬,在現場聽著原作者細細回顧聲響增減的過程,背後的細密故事我們從未知悉;我們都是網路的使用者,對於許多應用與畫面習以為常,但同樣的功能看在陌生使用者眼中,究竟是何種光景,我們在簡短報告裡得窺一二;我們都常聽說部落格在國高中生之間那樣普遍,但當一位真正的國中生站在眼前,告訴我們他看見的部落格風潮,原來不是我們所想像的,就好像我們以為的宅男,原來也自稱非常陽光。

當然,也沒錯過與老朋友新朋友見面的機會,中場休息總是個魔術時刻,在網路上熟識的兩人在此相認,原在網路上熱絡的兩人,到了面對面依然話不停;那些所謂的知名部落客,在這場合一一亮相,無奈總是人數太多,時間太少,雖有遺憾,但這也是下回再參加Punch Party的動力。

活動結束的閒談,倒也聽見許多未來全球之聲的可能工作內容,整體對我而言,非常值得的一場活動。

高興看到了朋友PortnoyHOW凱洛史萊姆阿孝老師PipperL、陳力、工頭KJ......糟糕好多人啊,忘了誰還沒點到名,總之很多人。

也許我好天真好傻,但今天參加這個活動一點也不後悔,非常愉快。

March 14, 2008

南港展覽館先遣部隊

今天到世貿南港展覽館工作,因為是開幕首展,我們應該也可以算是先遣部隊,看看內建的設備如何,不知會否比較好使用,新鮮感十足,也是第一次和Nancy合作,心情更好。

結果到了現場,卻又看到另外搭建的設備,覺得奇怪,還以為怎麼沒有內建設備,細問才發現,口譯廂還在施工,還沒完成,而且以後就算完成,也無法從廂裡直接看到現場情況,只能靠錄影機和螢幕,這個答案真是令人無言,明明就是個新場館,但設計上,竟然比N年前完工的國際會議中心還倒退,國際會議中心口譯廂雖然角度不佳,使用稍久會有斜視之虞;但南港展覽館的設備卻直接形成封閉空間,這......唉。

昨天夢見,外頭聽眾耳機裡,聽不見口譯聲音開始大吼咆哮,今天所幸沒發生,Nancy說是杞人憂天,我倒覺得和前次口譯經驗有關,呵呵。

回到今天的內容,大抵順暢無礙,當然Nancy的提點也幫助甚多,拿到一半的稿子,心情至少輕鬆一半,今天是德國人、義大利人與美國人會串,口音或有,倒尚不成過多阻力。

隔了一陣子又回到口譯廂裡,重溫一方風景,工作結束閒談,其他同屆伙伴是否依然對工作興致盎然,其實不甚清楚,但今天工作完成後確定,我依然想念、依然喜歡從小方塊裡面望出去的景色,從外頭看,只看到廂子裡有兩個人,但從廂子裡向外看,卻能半隔絕地觀察百態面貌眾生相,是一種,不可言說的趣味。

March 10, 2008

旅行的約定

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想去旅行,去看看外頭的風景,遠離慣常生活的城市,到另一個陌生的環境,那麼樣每日都會是個驚喜,有時候在同樣的場所太久,彷彿一切都明明可知,剛醒來就看見要睡去的時刻,作伴的總是電腦、電視與手機。

旅行的時候,所幸不會帶電腦出門,到了海外也把手機關閉,現在手機簡直是種咒詛,只要公布手機號碼,好像便脫口說出約定,從此隨時隨地都要讓人追蹤,只要電話還在發訊,好似一條套索,人們任何時間都能拉住繩子,把我們拖回現實裡面。從前離家便是自由,你找不到我,我連絡不上你,現在漏接電話竟成為愧疚,回電還得邊道歉邊找理由,人們於是變得神經質,不但心裡忐忑,又出現幻聽症狀,深怕錯過任何來自手機的聲響,雖然厭惡時時被緊迫盯人,卻又不敢按下關機,除非從此換掉號碼,否則這種病症,怕要是一生難癒。

不過當出國旅行,關機似乎就變得比較順理成章,至少還能佯稱訊號無法傳送,看著螢幕熄滅,忽然覺得不再胸悶,能夠大大鬆一口氣,暫時得以斷絕和世界的往來,當手機無法漫遊,或許人才能漫遊。

一直和人約定要一起去東京,因為許多不同的理由,因為彌補,因為遺憾,因為期待,因為回憶,一定要去,不過最近她似乎又看上曼谷和新加坡,於是我們關於旅行的約定,名單愈來愈長了。

和外國朋友約定若是到彼此的城市,要做彼此的導遊了,現在就看看誰的行動力較強,誰會先履行承諾了。

February 26, 2008

當代館之前

今天和Mark去了瑞安街上的樂子,是個全天候賣美式早餐的店家,原本早上要直接去當代藝術館,不過前一晚Mark一句:不如下午再去吧,我們的中餐就到了這裡,點了起司培根蛋捲,吃了半個胡桃派+冰淇淋,滿好吃,但我沒有照片,向來如此,聊聊最近發生的事,才發現Mark兩個禮拜前招待的外國朋友,竟然我也認識,世界真小,我相信全球人口真的很多,幾十億,但我也相信世界上有太多巧合,大於人口數。

順帶一提,這間店生意不錯,星期二中午也滿座,聽說週末還得排隊,對於我這種極不喜歡排隊的人而言,下回如果去,還是先訂個位子好了。

February 24, 2008

喜訊與巧克力

今天去了巧客哈客,第一次嘗過所謂的巧克力鍋,其實只覺得還可以,而且感覺有點貴(兩人份520元),大家點的巧克力飲品看來比較不錯!重點是,今天和同屆的同學們見面,讀完兩年之後,大家都各自忙碌,平常沒什麼機會相聚,這次拜新娘三人組之賜,才號召十多人共聚,更新彼此資訊,氣氛太歡樂了,畢竟有三個人要先後結婚,配上巧克力,太甜蜜,也因為桌子著實太長,不時得大風吹一陣,才能和所有人都聊上幾句,兩點開始的聚會,一回神再看手錶竟然已經六點,時間飛快,第一棒在4月20日,先記下。

February 23, 2008

旅遊宣傳,與Lonely Planet

2008年的台北國際書展,請來知名旅遊書出版社寂寞星球Lonely Planet創辦人Tony Wheeler & Maureen Wheeler夫婦訪問,舉辦了許多活動,兩人之後也花費時間自行在台灣走走逛逛,有興趣者可以看看Tony Wheeler的部落格有記錄,當人們再度提起寂寞星球,也讓我回想起,過往書店工作一年多時,曾說過的玩笑感觸。

那時工作的書店,因為身處於知名觀光景點的超高大樓裡,有許多來自各國國籍的顧客、旅客與觀光客, 當時的旅遊書區就在櫃台旁邊,我們幾乎成了半個觀光服務櫃台,(題外話,也有一部分原因,是這棟超高大樓自己服務台的人員提供的資訊不足,業務量才會轉到我們這裡),就我所接觸的例子,以歐美旅客而言,手持的台灣旅遊書超過六成都為寂寞星球出品,寂寞星球在書店裡的銷量也超越其他旅遊書出版單位,當時舊版售完、新版尚未上市時,更引起眾多顧客的關注與詢問。

台灣時常期望拼觀光、拼外交,希望加深世人對台灣的了解,於是花費大把銀子在國際媒體上做廣告,成效好壞我不清楚,不過那時看著如此多旅客都拿著寂寞星球,我開玩笑地跟同事說過:「與其花大錢宣傳,不如拿去討好寂寞星球出版社更有用!」,當然,寂寞星球不會受政府收買,當然,政府不會改變心意,不過世界上,不知真有多少人對其他遠方國家的印象,來自於寂寞星球,當寂寞星球成為無數旅客的聖經,或許每個人都該去看看,自己的國度在書裡,究竟被描繪成什麼模樣,多少真實,多少誇張,多少既定印象。

February 22, 2008

那個人

我今天又看見了,那個人。

我以為我們不會再相遇了,結束那一段學生時期之後,大家自然都各奔東西,到不同的地方去,開展自己往後的人生,彼此沒有書信,沒有任何音訊,甚至連同學會都沒再參加,隨著畢業,過去發生的事情希望都塵埃落定,不會再有人提起。我天真地以為。

雖然我沒有搬離這座城市,但我從前倒不擔心再碰面,畢竟我們本來不會有交集,認識只是一場意外,我們其實從來沒有共同的朋友,他的生活範圍在城的那一隅,我在這一角,如果我從不進犯到彼岸,兩軍對峙各據一方,我相信可以從此不相往來。我天真地相信。

我覺得我已經忘記他了,我不再記憶他的喜好,不再想起他的模樣,不再搜尋他的後來,不再記得他的聲音,連他的面孔都漸漸模糊,經過那麼多的時間,如果他迎面走來,我覺得我再也認不出他。我天真地覺得。

但結果,我仍舊一眼認出是他。

所有的事情,所有的畫面,在那一瞥就全都回來了,沒有機會開始的一切,像開啟寓言裡的盒子,一瞬間湧上眼前。過去,果然很難忘記。

February 21, 2008

口譯情感"十足豐沛"的時候...

我想這個情況是好或壞...就用畫面來證明一切吧。



如果點回Youtube原頁面,可以見到眾多人士給他的評語,很有趣。

February 19, 2008

降低電腦依存

從前從前,沒有手機的時候,不會隨時隨地讓人監控追蹤;沒有電腦的時候,生活其實也活得很愉快,電腦與網路,一方面節省工時、提升效率,卻也同時讓人浪費太多時間,黏在電腦前,與別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沒什麼意義的話題,或是東摸摸西摸摸,百無聊賴地瀏覽不看無妨的網站,既傷害我原本不佳的視力,也無助於生活。

於是我刻意關上MSN,開始練習固定作息時間的生活,不要過度與電腦相親相愛的生活,原來可以完成的事情更多。

February 17, 2008

令人無言的書腰

現在到書店逛一圈,時常可見書上多掛了一條書腰,上頭不外乎寫些本書暢銷記錄,或是某某名人推薦,不過這些字對我毫無效果,書籍買回來後,書腰也大多丟掉,不然就是拿來當書籤,如果退書腰可以折價五元,我一定立刻退還。

前幾天去國際書展買了《》,也有書腰附於其上,當然不意外地,又看見數個所謂名人的姓名背書,也有暢銷記錄以為宣傳,不過還有一句,看到實在令人無言:

建中、中山女高、台中女中...百人試讀推薦!

如果每件宣傳行銷都有其目標對象,我還真不知道,何種族群會因為這一句而買下這本書。

February 16, 2008

全球之聲一週間 0201-0216

以下為各位整理世界過去這段時間在全球之聲的動態:

世界各國雖然民情各異、發展有別,但有些話題仍能跨越國界,引起各方共鳴與討論,例如環境議題,如今已幾乎是普世重視的焦點,雖然在孰輕孰重的天平上,環境有時不敵經濟發展,但任何國家今日若稍稍輕忽此事,便容易來自外界的壓力與關切,全球各地的部落格也同樣反映此一現象,而中國在經濟快速成長的同時,也必須注意到發展對國內環境造成的污染,民間便公布污染地圖,呈現真實惡化的面貌;東歐的塞爾維亞則出現街道垃圾紙屑遍地的問題,這不僅造成污染,更關乎國家形象與觀光旅遊,影響層面不可謂不大。

除了環境與環保,美國今年將舉行的總統選舉,也受到各國各地區的部落客注目,縱然美元不斷貶值,美國影響力仍不可小覷,這個國家領導人的更迭,也牽涉全球局勢,因此全球之聲即日起推出非選民之聲網站,綜合世界各地部落客對於美選的觀察、看法與視野,而在2008年,全球之聲也有其他計畫,敬請期待。

全球人民無論身在民主或非全然民主國家,都希望以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政治態度與立場,在巴貝多,部落格與政治便存在緊密關係,甚而牽動選舉投票意向;埃及運動員則以穿在制服內的標語,昭告本身對中東衝突的看法;東帝汶部落客也利用網路空間,對印尼前獨裁者蘇哈托(Suharto)死訊做出回應,東帝汶對蘇哈托的複雜情愫其來有自,畢竟1974年東帝汶脫離葡萄牙的殖民後,尚未享受獨立的果實,便遭到蘇哈托率軍入侵佔領,開始長達24年的暴力血腥對抗,是故今日縱然兩國已各自獨立,東帝汶民眾對蘇哈托死訊依舊敏感。

但人口百萬的東帝汶獨立之後,社會仍未獲安穩生活,除了人民生活貧困窘境之外,政局混沌動盪也影響至深,族群立場隔閡也是國家發展阻礙,親印尼與親東帝汶民眾對立問題依舊在,得仰賴聯合國與澳洲派兵穩定局勢,因此當東帝汶總統遇襲受重傷,游擊隊領袖在現場中彈身亡,立刻為當地情況投下重大不確定因素,讓未來繼續充滿變數。順帶一提,不久前同樣經歷政治人物遭暗殺的巴基斯坦,將於2月18日舉行國會選舉,動向同樣令人關心。

更多訊息請至全球之聲中文版網站,如欲收到每週訊息整理,請寄發電子郵件給中文小組負責人,主旨註明「我要收到全球之聲一週間」即可。

February 15, 2008

08年台北國際書展

2008年2月14日,逐步口譯,一小時

很愉快呀,看到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的書商協會代表帶來推薦的書籍,有童書、生活風格、文化、傳統工藝等等,非常具備各個國家的特色,場地應該可以容納四十人左右,開場時大約剩三、四個空位,觀眾意外地多,因為場地位置說實話還滿偏僻,而且主活動區還有風靡台灣女記者們的澳洲年輕作家朱薩克(Markus Zusak),東協代表的攤位也很偏遠,本來主辦單位擔心無人,活動又辦在午餐時間,幸好還是有捧場的觀眾。

工作短短一小時,很迅速、很輕鬆、很悠閒,沒什麼難處,完成還可以慢慢逛書展,也依循歷年慣例買了一堆書。

坦白

我是個不太容易坦白的人。

總覺得有很多事,怎麼可以說出口呢,當面對面的時候,甚至是講電話的時候,有許多話都覺得不能直接說,太失禮了,太唐突了,太逾矩了,雖然很多人認為有些話該說就得說,但我還是感到彆扭,當面批評的場景真是醜怪、真是窘迫,以至於有些人覺得,很難了解我真正的反應,可是那種直接了當的坦白,我真覺得難,也可能因此沒什麼朋友。

寫電郵的時候倒是沒有問題,畢竟仍是種相對間接的方式,不需要當場得到一頓難堪。

我也很難在部落格裡大刺刺地公開私隱,總覺得很令人害羞,每當看到藝人明星政治人物在媒體節目裡,像剖魚肚般自曝各種私事,跟伴侶的性生活、父母大打出手的往事、失戀或醉酒時的醜態,儘管現在如此普遍,但看到還是一陣尷尬,公眾人物或一般民眾都相同,一見到鏡頭就像水龍頭似地哇啦哇啦,把自己的秘密昭告天下,每個節目都成了脫口秀,但脫口而出真是恐怖,常常誘人自白不該公布的事,我不像他們,怎可以什麼事都口無遮攔地漫天說。

但口譯時,也是哇啦哇啦不停地說,不過說著與我時常無關的話語,其實無妨。

每回看到人們把自己的照片、活動、生活,鉅細靡遺地張貼在部落格上,對他們似乎真是尋常不過,但總覺得好像自己的襯衣內褲全都曬在大樓中庭,令我無法如此坦白。

February 13, 2008

長短厚薄

電視新聞與報紙報導,愈來愈短了。

其實這不算是新聞,隨意瀏覽有線新聞台的畫面,便知分曉,訊息很紛雜,但很短促,無論是過音稿、乾稿、跑馬燈、側標、天空標,抑或節目預告,都很趕很急地要將訊息塞入觀眾眼中,文句跑掉了、聲音播出了、標題閃過了,但卻沒真正說清楚什麼事,又要告訴觀眾下一件事了,或許真正重要的事幾秒即逝,但瑣碎趣聞卻連載為大全集(如王姓前委員跳/落海事件),當然這些事,你我再熟悉不過。

報紙或許嚴重性不若電視,但標題愈來愈大,行距愈來愈寬,所容納的字數與訊息量自然也每況愈下,當然這些事,如果還有人在讀報紙的話,想必也很明白。

他們總說,這就是觀眾要的,並拿出數據證明,那些零點三五與零點六的分別。

但說也奇怪,這段時間,又厚又重的長篇小說卻接連暢銷,以博客來2007年繁體中文總排行榜為例,超過300頁的小說包括哈利波特(864頁)、姊姊的守護者(448頁)、不存在的女兒(416頁)、偷書賊(456頁)、追風箏的孩子(368頁)、大騙局(536頁)、巴別塔之犬(304頁)、失物之書(320頁)、終巡者(416頁)、(896頁)、第13個故事(416頁)、風之影(560頁)、丈量世界(336頁)、大象的眼淚(416頁)、中性(600頁)、德語課(544頁)、24個比利(544頁)、時間迴旋(592頁)和歷史學家(616頁)。



如果兩件事都是真的,代表讀者厭惡把事情來龍去脈說清楚的長篇新聞,但喜愛把事情來龍去脈細細說明的長篇小說?否則肯定有一方所揣想的觀眾與讀者,不是事實, 你覺得何者可信度較高呢?

February 12, 2008

夜記

新的年,有願望、畏懼、期待、未竟之事、未解之謎、若水三千、動心、懸念、自絕、無生咒、輪迴記、悵然誌、懺悔、記述、太虛。

世界上有那麼多我們不明白的事,跨越了曆法的分隔線,只是有增無減,每當如此,只能夠不斷記述,或是約略形容其輪廓,在記憶中遍尋相仿者,以為解釋,正如鬼魂,信與不信的存在,因為無法言說、無可名狀,無影無聲,怎說?於是無解。

有時候事物令人無法理解,無法置信,太困難、太模糊、太意外、太驚人,是為其一;太尋常、太輕易、太合理、太平順,是為另一,也許我們疑問,但通常我們不問,暗忖若不說出口,可能一切都會是真的,以免一覺醒來,酒宴成為枯葉,華屋成為敗舍,倩女成為幽魂,寶盒一啟,連凍結的時間都開始流轉。

有些人,怎麼都不肯許下願望,深怕一旦動念,回頭就是一陣未完成的遺憾,他們擔心願望成了殘忍的對照組,如照妖鏡般千真萬確,益發證明生活的無趣,每日只是複印,複寫著前日、上週、過往,原來這一天有沒有消失,其實無什差別,連日期,都變得可有可無,只是手冊的一個摺痕,落頁都不察覺。

是夜之寒,使人無眠,抑或懼怕夢之乍醒,使人不敢眠。

February 8, 2008

關於處境

事後,老師笑著說:「我以為你念不完兩年。」

結束兩年的學習,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感觸,有人幾經考慮決定暫歇,有人遠走高飛休息一段時間,有人變換心情尋找不同的體驗,有人選擇婚姻的新身分,結果不同,不過相同的是,大家在這段期間都獲得了新事物,也許有形,抑或無形,我們都不可能再回去兩年前的自己了。

我在這過程中的某一段時間,確實曾感到意志消沉,雖然還不致棄學業於不顧,但的確中途放空了一星期,一週之後,上課對我而言輕鬆許多,不再緊繃的肢體,不再過度僵硬的口舌,那一星期,我遺忘了上課時間,留在家裡,思索關於處境,於是我再度明白了某些事情,更換另一套情緒,又或者,打破了另一個,不該存在的神話。

那時我曾經苦惱,為何每回都得到令人喪氣的評價,或甚更糟的是,毫無評語,一語不發比處處受檢更糟,因為糟得令老師無從說起,感到無奈與挫敗,我不明白,自己怎麼會陷入那麼樣的處境,既困窘又無法逃脫,落入無從離去的方塊空間之中。

但我後來明白,陷溺在此種處境的人們,除了我們學生,也包括老師自己。

當我們感到尷尬無話可說,產出零零落落的語句,等會要給評語或回應的老師,或許也瘋狂地在腦中尋找適切的字詞,以應付在台下巴望著講解的眼神,當每個禮拜都面對同樣的謬誤、同樣的學生,詞窮的無奈應該瀰漫在空氣之中散不去。

這種無奈的處境,不僅學生想逃,老師更想逃。既然如此,老師都還沒逃,我又有何好逃。

February 4, 2008

謊言餘額不足

前幾天看了一篇新聞,裡頭寫著人若活60年,將會說謊88000次,一看就覺得這個數字太保守、太低,謊言無關道德,有時只是偽裝,有時只是保護,有時只是禮貌,有時只是需要,88000次,很快就會用完。

老師和學生說做得很好(心裡只恨無法立即奪門而出);店員和顧客說這件衣服真適合你(還差兩件才到達配額,別再試了快點買);駕駛和警員說對不起不會再犯(我還得衝回家看韓劇,要開單就快點);下屬和長官說您的決定真是英明(你個死豬頭最好年終給多一點);朋友和夫妻說你們的孩子真可愛(天啊簡直集雙親醜怪缺點於一身);醫師和家屬說你要有心理準備(趕快解決床位還有其他人在等);業務和客戶說我們非常樂意與你們合作(別再那邊囉哩叭嗦合約趕快簽一簽);服務生問客人你們還需要些什麼(吃快點老娘想下班回家了)...

但最常說的謊言,還是欺騙自己居多。

我很好,一切都會沒事,這一定沒有問題的,我不怕,我不緊張,我相信我一定能辦得到,我已經忘記前次不愉快了,這是對事不對人,我不介意,我都可以接受,我...我...

試想一天要說上幾回類似的話,因為在外頭要表現得誠實有禮,要落落大方,要行禮如儀,要表現成熟,要維持專業,所以每天每天,都得用這些話語來粉飾太平,遮掩其實心裡無限翻攪的感觸、怒火、哀傷、驚訝,和失落,壓抑於是成為生活姿態,其實久而久之,當毫無感覺已成為常態,壓抑便不再是壓抑,只是一種習慣。

倘若每一分鐘都得說三次:我不愛他,我不愛他,我不愛他,你說,88000次,怎麼可能會足夠呢?

February 1, 2008

平衡木

今天和J見面,開頭很愉快,結尾很糟。

逛街的時候,不知是意興闌珊/太想睡覺/心情不佳,J總是直直向前走,沒有停留也沒有駐足,我只能慢慢跟在後頭,想停下來看兩眼,喊了聲,他還是頭也不回繼續走,我走進店裡逛了一圈出來,還得趕緊跟上已經遠走的人。走完一段,J只丟來一句:「好像逃出來了」,是呀,他是逃得很起勁,我也在後面追得很費力。

我那時候有了情緒。

又不是誰逼了誰,有必要擺個臉讓我看嗎?一直嚷嚷想睡,到是嫌逛街悶?還是嫌我悶?

真正發怒的時候,我通常一語不發,於是我也直直往前走,以為當個跟班很好受嗎?你也試試看啊。

但結束之後,心裡還是不好過。

我從來不懂得,到底該怎麼交朋友,人際關係的秘密,我學不會,也猜不透,就像走在平衡木上,左傾,右斜,究竟該怎麼拿捏分寸,什麼時候該要進退,我總是在游移之間便踉蹌,或是栽了個大跟頭,就從平衡木上摔下去,有時以為前面有危險,還自願跳下平衡木。

電影Erin Brockovich裡,Erin的老闆最後跟她說了句話:Does school teach you how to apologize? Because you suck at it.



Yes, I truly suck at it. I really don't know how to apologize.

I always hurt people in the bad way, obvious because I am really afraid to be hurt.

Who in the world can tolerate a stupid person like this one? I don't think so.

Right at this moment, I really want to cry.

.....

January 29, 2008

無欲望的日子

那天老媽提起,過年到了要買個東西送我,讓我自己想要些什麼,停了一陣,想到的答案是:沒有,老實說,現在衣食無虞,工作尚稱穩定,生活裡沒有什麼欠缺,眼下一片完好,幾乎沒有什麼無法滿足的物質欲望,這樣,也是一種幸福。

或許因為沒出門,沒逛購物網站,連電視購物都沒興趣,自然而然,對消費生活也逐漸免疫。

「對自己好一點」,這句話頗受歡迎,許多人也以此做為寵愛自己的理由,但這句話其實危險,有種包藏禍心的玄機,也常是放縱欲望的源頭,因為該對自己好一點,所以選了貴一點的餐廳、去一趟貴一點的旅行、買下貴一點的衣服,等到清醒,戶頭裡的餘額也只剩一點。

或許我遺傳了對金錢的不安全感,看著存摺數字起漲,我才能夠心安,

January 26, 2008

全球之聲一週間 0120-0126

以下為各位整理世界過去一週在全球之聲的動態:

過去受限於時間、空間、金錢、能力等因素影響,許多人縱然有心加入或參與社會、媒體改革、政治等運動,也常只停留在夢想階段;或許一人之力恐怕難以成事,在茫茫人海之中,除非具備讀心術,否則要找到志同道合的陌生人談何容易,但現在因為網路的緣故,志趣相投的人們得以合作,為共同的目標或想法而努力,也因為網路的大量資訊,讓人們不在身處於封閉的國界之內,合縱連橫之力有時更甚國家機器,部落格便具體而微地呈現這個世界的面貌,利用網路的聚散特質,聚合意志、發散資訊,全球之聲亦然。

人們常說媒體是「第四權」,能夠制衡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但誰來監督第四權?瓜地馬拉部落客顯然沒有放棄自己手中的力量,抨擊媒體報導面向城鄉失衡、重鄰國而輕村落,更不願違抗政府;當然,媒體與部落客並非站在對立面,巴西部落客便跟隨記者的腳步,繼續追查體育媒體收費報導的弊病;但當部落客進入政府體制時,在部落格圈又會引起什麼討論?玻利維亞最近便有一例,讓部落客思索這究竟是進一步?或是言論將退一步

部落客當然也投身社會運動,孟加拉部落格成為當地女性紓發心情之處,對抗嫁妝陋習多麼不容易,部落客也形成組織,期望改善女性在社會的地位;中國政府濫權之事也再度成為部落客關注焦點,一名公民記者之死,眾多討論聞之而來;關於肯亞大選之後的暴亂,部落客也善用各種網路工具,流通散播更多過往外界不一定有機會見到的記錄與影像

更多訊息請至全球之聲中文版網站,如欲收到每週訊息整理,請寄發電子郵件給中文小組負責人,主旨註明「我要收到全球之聲一週間」即可。

January 25, 2008

我的,尾牙夜

今天是許多公司的尾牙夜,讓我連打開電視的念頭都興致缺缺,新聞台不知為何總要立即實況轉播各大企業的尾牙現場,轉告觀眾某某公司的尾牙邀請了誰誰,董事長又跟誰誰做了某某事,而某某企業尾牙最大獎又是什麼什麼...,我還記得幾天前某個公司辦尾牙,邀請了曹格去唱歌表演,負責連線轉播的記者語氣比員工還要興奮...。

如果說大眾常批評電視台總提供無意義、無營養、無深度的資訊,尾牙轉播可真是名符其實;如果觀眾討厭那些與我無關的事出現在新聞裡,尾牙轉播一定名列其中;如果企業主(或企業公關室)以為轉播尾牙可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那可真是大錯特錯,我現在早已忘記曹格唱的是哪一家公司的尾牙。

有些公司(或部門主管揣摩上意)更愛整員工,尾牙還要逼員工扮裝、表演、做活動,這些力氣若是花在創造公司業績也就算了,偏偏還要叫員工利用下班時間排練準備等等,難道是為了「藉以展現對公司的忠心」嗎?至於企業主自己扮裝就更糟了,如果是男扮女裝有點效果(或笑果)也就算了,最怕是那種想扮國王、皇后、女王、公主、王子或英雄的老闆,不但沒有效果得逼員工笑,還要趁機滿足他/她的變裝癖,這樣的尾牙,真不知是討好員工,還是為了取悅老闆,本末倒置的戲碼。

還有一種尾牙也很糟,故意要舉辦個運動會、家庭日或親子日,還「高度鼓勵」員工攜帶眷屬前來參加,不僅苦了員工得求爺爺告奶奶,拜託家人陪同,殃及池魚,連累家人陪這間公司耗了一整天,避免上司的印象不佳,這種公司最是貪心,花錢買了員工的時間和生命不說,還貪婪地想買下員工的家屬,若真要促進員工及其家庭的親密關係,平常別亂逼員工加班,別在辦公室裡創造「看誰能最晚離開公司」的氛圍,肯定比什麼廢物家庭日或親子日有用許多。

尾牙表演和折現加薪,你覺得多數員工真正想要哪一個?

尾牙夜,幸好我不必出門,想到電影院,看齣《我的藍莓夜》。

January 24, 2008

等待 蔓生 焦慮

雖然近來的收入尚稱正常平穩,但最近的日子其實過得有些焦慮,情緒無關金額,而關於其他,除了之前提過的家庭壓力,當然還有些思索源於自己,尤其是漫長無盡的等待,或許近似於生活在永夜,以為隔天一覺醒來,會終究看到日光乍現,但每天仍是一片黯淡,最糟的是,三不五時還有人告訴你:就快亮了,就快亮了,那種不時被挑起又失望的期待,最是難捱,焦慮如漆黑洞穴內的苔蘚,在無光之處暗暗蔓生。

有一個工作上門了,機會似乎不小,有些人說,乾脆就放棄現在這個若有似無的希望,伸手去抓住近在咫尺的工作比較實際,可是我還沒嘗試過的那個希望,讓我捨不得就此否定自己,還不甘心就此轉頭離開。我明明看見的彼岸,就算是海市蜃樓,我也想要親手讓它破滅、一腳將它踏碎,心才會死盡,不會他日又復燃。

在焦慮的時刻,腦袋總是會胡思亂想,突然開始想念某某,例如高中某個曾經相熟的朋友,可以說說心底話的時期,現在年紀增長了,反而愈來愈小心謹慎,深怕跟誰吐苦水,會造成別人的困擾,我的煩惱,總不好成為他人的負累,發言已開始戒慎恐懼,好似跌入多說多錯、不說不錯的惡性循環漩渦之中,年紀愈大,能說的話愈來愈少,連膽子都愈來愈小,變成沒有人喜愛的膽小鬼了。

心臟的左半邊,最近又開始隱隱作痛起來,這個症狀過往似乎鮮見,卻有愈來愈頻繁的跡象,好像應該讓醫生檢查一下,但或許是這段日子情緒太過低沉所致,希望只是如此,現在的我,著實不需要另一個壞消息傳來,也許我應該找部能哭泣的電影,才能趁機佯裝遺忘了某些事情。

文字可悲,在於它沒有違抗的意志,無法拒絕我作嘔的鬱積氣息,一股腦全都傾洩在它身上;膽小鬼可悲,只望著希望忽遠忽近,卻不敢伸手抓住私藏,等到希望遠颺,只會躲回家裡暗自懊悔、忿恨、遺憾、失落,百味雜陳,只是虛耗,只是內傷。

January 22, 2008

瘋狂理髮師,以及電影

和朋友去電影院看了Sweeney Todd(瘋狂理髮師),這部片其實本來不在我的優先口袋名單裡,看完之後還算有趣,果然Tim Burton和Johnny Depp合作經驗非常豐富,男主角也很像是Johnny Depp所偏好的另類(怪異?)性格,先前其他朋友警告我畫面可怕,別帶爆米花進去吃,結果似乎還在我可接受的範圍,不知是導演有意或無意的結果,血腥或許有餘,但論氣氛詭異程度而言,我和一位朋友一致認為,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更高一級。

劇中有兩位演員也曾參與Harry Potter系列電影,因為不久前才溫習波特系列,腦海裡還是丟不掉他們兩人在其中的面貌,在我眼前,彷彿兩部片交錯上演,好在其中角色陰鬱性格未變,並未影響觀影樂趣。

至於結局,當然我不會再此透露,只是和朋友覺得有些匆促、有些不合正常邏輯,為何應死之人未死,而將死之人如此迅速了結?不過畢竟他是個「瘋狂理髮師」,行為異於常人也自然合理。

其實上電影院對我來說,似乎社交意義大過於觀看影片,無論電影劇情悲喜、情節起伏高低、聲光效果良莠,最讓我感到愉快的時刻,總是和朋友相約,一同走進電影院,坐在座位上經歷同場加映的奇想、驚悚、感動、嫌惡,以及映畢之後找個地方,一同坐下來或讚揚或痛罵電影內容好壞。

在這個影碟租借如此方便的都會區與數位時代裡,家中沙發任我們或坐或臥,舒適度可能優於影院和經濟艙相去無幾的座椅,便利店爆米花和影城產品相比可能也毫不遜色,大賣場的瓶裝可樂比隨票附贈飲料更加經濟實惠,倘若我不鍾愛豪華特效打造的好萊塢電影,倘若我不急於一時搶先目睹新映作品,為何還得冒著細雨寒風、拿出時間金錢前去電影院?說穿了,只是與朋友共度「看電影」這項經驗而已,對我來說,去看影城看電影,人永遠比電影重要得多。

January 20, 2008

教書與博士的無限迴圈

要做個自由譯者,工作時多時少是自然現象,健保得靠自己付也理所當然,如果決定要踏上這一條道路,會發生什麼情況理應心知肚明,個性也必然能夠接受此種時有陰晴月缺的生活,畢竟自由本就有其代價,不過最近跟朋友聊天,發現我們面對著相同的困境,想成為自由譯者,最大的阻礙(或阻力),其實是爸媽。

我們既然是前後幾屆的同學,父母也來自同一個世代,自由譯者這種工作與身分,對他們而言毫無安心與保障,學長的父母不時就會提到念博士,學姐的父母總建議她先去教書當正職,每個家庭都如此,博士教書、教書博士,只是先後順序的差別。

我的父母更有趣了,希望我這兩件事同時進行,最近他們最迷戀的詞語是「勞保」,不斷向我耳提面命,盡早有了正職工作,才可以累積勞保年資;有了勞保才會有保障…,只要任何親戚的孩子、朋友的朋友進職場找到工作,所有的話就會全部倒帶重播。

我媽也很喜歡強調自己「不會給孩子壓力」、「尊重孩子選擇」,所以每回上述「勸世文」播放完畢之後,她都會補一句「總之還是要你自己決定啦」,好似這就讓一切壓力煙消雲散,以為剛才種種宛若記憶裂痕、從未發生,留下我一個頭兩個大。我也搞不懂,為什麼從小到大我媽都能真正尊重我們的選擇,唯獨到了就業這件事上,怎麼解釋都聽不懂,怎樣都想幫我決定出路,我有時在想,是不是要先買個幾百上千萬的意外險,受益人寫上爸媽兩人,他們才能暫時饒過我。

對了,以為我爸媽不曾提過教書嗎?當然有,早自大學一年級開始,「考教育學程」一年一度都會成為爭吵的話題,只不過後來我言明沒興趣到國高中教書,這件事才逐漸淡出年度行程,不過最近我爸媽聽聞碩士畢業,就可以到大學當講師之後,這件事又死灰復燃,尚未了結。

各位有什麼譯案做不完嗎?分點給我吧,據我觀察,只要看到我忙得焦頭爛額、日以繼夜,再加上睡眠不足與呵欠連連,爸媽兩人重提找正職、讀博士、教書、勞保的頻率,就會低一點。

January 19, 2008

全球之聲一週間 0113-0119

以下為各位整理世界過去一週在全球之聲的動態:

人類因供與需,交易於焉成形,因為供需並不平衡,使得物價漲跌互見,多少利益由此而生,當然,也衍生諸多問題,本週的全球之聲,便提供多項與市場供需相關的消息。

能源,一直都是門好生意,尤其自工業革命以降,各項能源需求大增,而廿世紀幾度石油危機,使得價格起伏每每動見觀瞻,任何恐慌氛圍都衝擊經濟走勢;自石油枯竭警訊陸續發布,國際每桶原油價格數度逼近一百美元,再加上全球暖化肇因於二氧化碳排放鐵證如山,各地紛紛投入生質能源與替代燃料開發,雖然外界對於生質能源產製過程是否環保質疑日增,國際糧價也因此震盪起伏,影響貧民生存空間,但各國仍樂此不疲、前仆後繼,非洲國家布吉納法索也搶搭這股風潮,準備與法國企業合作發展生質燃料產業,不過社會對於此舉是否能確實嘉惠平民百姓,仍以質疑眼光看待。不過由於目前生質能源在多數國家發展尚未成熟,蘊藏石油與天然氣的國家在國際社會依舊舉足輕重,伊朗即為一例,不過當伊朗政府因出口天然氣而國庫豐盈,國內卻因天然氣供應中斷,而發生民眾於冰天雪地凍死的憾事,著實備感諷刺。

隨著油價攀升,也影響人民的消費意願,例如日本汽車銷量萎縮,有一部分便是能源價格居高不下的結果,全球汽車產業也積極尋找出路,例如開發過往未曾觸及的客群,印度塔塔集團便推出每部要價僅2500美元的車種,這塊原本不受外界看好的市場,如今已轉而成為大熱門,據《Newsweek》雜誌的報導,其他汽車大廠也將跟進,當然隨著塔塔新車推出,也有許多人質疑,這對於印度原已不佳的環保與交通情況將再度造成何種衝擊。

市場與交易原本是買賣互利的自由空間,例如中國商品便在全球化風潮的自由市場內遍布全球,但也常會受到人為因素的控制與影響,例如哈薩克政府決定祭出禁止巫術與算命的法案,越南政府也為了改善河內市區交通,考慮立法禁止攤販在部分區域營生,不過只要有需求便會有供給,如此規範不僅引發爭議,是否能夠發揮效用也還有待觀察。

更多訊息請至全球之聲中文版網站,如欲收到每週訊息整理,請寄發電子郵件給中文小組負責人,主旨註明「我要收到全球之聲一週間」即可。

January 17, 2008

想念

在這種天氣裡,應該想念誰?

也許想念那位,每次見到面,都會給我一個大大擁抱的人,住在台灣,人們都習慣性地壓抑自己,擔心著周遭的目光,深怕出現任何踰矩的行為,就會遭旁人的眼神集中火力亂槍掃射而亡,於是我們這件事不能做,那句話不能說,每個人都行禮如儀,打躬作揖,以免出現任何差錯,還得配合人事時地物改變舉止,生活變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就連想念,都不膽敢輕易說出口,你是如此,我也是。

我想念著那個人的擁抱,我們不常見面,每次相會似乎都是嚴寒時分,他總會毫不吝惜地,給我一個滿滿的擁抱,無論在任何時刻,任何場合,他都完全不顧忌,充分展現他的溫暖個性,我想念他老遠就張開雙臂的模樣,我想念他無論何時都表裡如一,我想念他沉穩的姿態,我想念他,什麼地方都願意跟我一起去,我想念他,總在我最需要溫度的時刻出現,我想念他,雖然每年只能相聚一段冬天,春日來臨,我們便不得不告別。

又到了寒風凜冽的時分,我想念他,我的厚外套。

January 16, 2008

沉默 細述

後來我發現,如果書寫是種習慣、能為習慣、做為習慣,我的書寫習慣像是個鐘擺,總在兩種模式之間擺盪,有一段時間裡,我總是放縱地寫字,一切順著時間流與思考隨興而至,毫不在意其中的邏輯、段落與工整,以至於總在跳躍、跳躍、跳躍,那時候筆墨不曾斷炊,文字未曾斷糧,因為只要醒著,腦袋幾乎不會靜止,總會有文字蹦出來。

有時我們真希望腦袋能夠暫止,如果是口,可以緊閉,如果是眼,可以輕闔,如果是手,可以收回,但無奈我們聽見,不得不接收到的訊息,自動流向某個半腦,轉化為文字訊息,倘若不寫,只得留存在腦前葉,愈積累愈沉甸愈厚重。

有一陣子我寫得少了,不是因為衰老而思考遲緩,不是因為耳背而資訊空窗,而是突然謹慎起來,突然我害怕吐實,從文字之間表露私人情緒,膽小鬼性格攻佔文字欲,恐懼自己在書寫中洩露秘密,不敢再將文字當作囤積底細的樹洞,怕在我不知道的深淵盡頭,還有另一個為人所知的出口。

我還在找尋,在這兩種狀態之間,是否可能存在著某種微妙平衡,在看似尋常的記事當中,偷渡我細細流傳的感受,在不敢言說的壓抑下,維持少許的情緒新陳代謝。

January 5, 2008

台北國際書展2008

今年的國際書展是2月13日(三)至18日(一),
其中13日一般民眾(如你我)不能入場,
14日至18日每天從早上十點開始,
結束時間則分別有六點、八點與十點不等,

2月14日(四)至2月18日(一)每日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
2月15日(五)至2月16日(六)延長至晚上十時
2月17日(日)延長至晚上八時

詳情請至書展網站。

每年都會掙扎要不要去,
因為幾乎每年都會被賣百科全書之類的人纏住;
(不過好險都沒讓他們得逞,買一堆不必要的廢紙回家)
每年都決定今年不要太敗家,
但幾乎每年都落得要去提款機報到;
每年出門前,都告訴自己別買太多,
但最後卻都已兩手提滿東西痠痛收場。

不過每年的經驗也愈來愈豐富,
都會查找好資料、規劃好動線才出發,
也比較節省時間,
今年應該還是會出門,
不過我已經決定帶登機箱出門了,
以防萬一。